全国服务热线:
15015421542
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朕知道了”纸胶带曾在网络上爆红,这两天很多市民争相转发一则有关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特色文化创意纪念品的微信,那么,扬州最近有什么特色文化产品呢?记者昨发现,扬州剪纸版扬州唐城遗址博物馆风光集新鲜出炉,而扬州博物馆为配合即将举办的阮元诞辰250周年系列活动,最近正在研发阮元书画折扇,不久也将“面世”。
镇馆之宝梅瓶以扬州剪纸形式呈现
扬州唐城遗址博物馆位于国家级瘦西湖-蜀冈风景区内,前身是1979年成立的扬州唐城遗址文物保管所,为专门从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扬州城遗址(隋-宋)保护、管理、研究和展示的专题博物馆,馆藏各类文物1000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1件。唐城遗址博物馆内的崔致远纪念馆,是集纪念、展示、研究、观光为一体的中韩文化交流中心和扬州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
为了扩大扬州唐城遗址博物馆的知名度,该馆馆长匡朝晖告诉记者,最近他们与扬州剪纸博物馆合作,以扬州剪纸的形式,研发了扬州唐城遗址博物馆和崔致远纪念馆风光集,讲述扬州的故事。
这两套扬州剪纸浓缩了一些代表性的建筑以及馆藏文物,具有扬州特色。例如,清乾隆青花龙凤纹梅瓶通体绘鲜艳的青花图案,腹部主题纹饰一面为腾龙,一面为立凤,组成“龙凤呈祥”的吉祥图案,因为该梅瓶器形硕大,纹饰精美,发色艳丽,十分罕见,为唐城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件珍贵文物很少“露面”,在刚刚落幕的“紫禁城·扬州·大运河——故宫博物院、扬州博物馆藏文物精品展”中,它被本报读者选为最受欢迎文物,展览结束后,它也进入了库房保管,此次以扬州剪纸的形式呈现,使游客可以细细品味其魅力所在。
研发阮元文化产品,阮元书画折扇彰显特色
为配合即将举办的阮元诞辰250周年系列活动,扬州博物馆最近正在研发阮元书画折扇,不久也将“面世”。
清代大学者阮元有“一代名儒,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之美誉。阮元为官之余,艺术造诣卓然有成,做学问博而深厚,诗、书、文、画、史俱佳。其书画作品清雅古朴、严谨而不板滞,彰显大儒风范;主持刻印的典籍,囊括天文、地理、经史子集、考据、训诂,内涵广博,浩瀚精深,为后人留下了相当一部分宝贵的文化瑰宝,终成一代雅儒魁士,名垂青史。
扬州博物馆馆藏的有关阮元的文物不仅有书法对联,还有砚台、家书、碑刻等,该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使文化产品有特色,他们选择研发阮元书画折扇,而在选择扇面内容的时候,他们根据该馆馆藏的与阮元相关的内容。
根据设计图,记者看见,阮元书画折扇的正面是根据“琼花真本”扇面石刻拓片设计而成,而背面则是阮元行书七言诗扇页,其中有万柳堂等内容,相关负责人认为,选择了一书一画组合成折扇,这样可以使人们领略到阮元书画特色。
其实,扬州博物馆馆藏的有关阮元的众多文物中,一直藏在库房里的清代扬州“琼花真本”扇面石刻显得有些特别。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琼花真本”扇面石刻,质地青石。它高34厘米,宽58厘米,厚5.5厘米,浅刻。“琼花真本”扇面其上伸展长53厘米,其下伸展长19.6厘米,高24.5厘米。扇面上自右至左为阮元题款“琼花真本”四字和阮元章,右侧下面有两朵盛开的大琼花,中央有一颗大花蕊,四周围有八瓣(每瓣四片)琼花,中间还夹有一朵未开含苞的小琼花。其左为长白麟庆的题跋和两枚方印。字体竖写,共9行,每行5至15字不等,计98字。
【历史揭秘】“琼花真本”扇面石刻实为3人合作完成
“琼花真本”扇面石刻传达了哪些信息?据透露,曾有人专门进行了研究,发现“琼花真本”扇面石刻是由三人(即阮元、麟庆和陈鉴)在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秋合作完成的。众所周知,阮元与隋炀帝有一定渊源,据悉,“琼花真本”石刻提到的蕃釐观,即今琼花观,位于文昌中路中段,是扬州历史上的著名景点,同时,也通过石刻说明了在历史上有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一说,此仅为传说而已,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阮元对隋炀帝的关注。
当然,“琼花真本”扇面石刻也提到了一些历史人物,由此可知,扬州画家、石刻工艺师陈鉴曾为麟庆写的《鸿雪因缘图记》配过插图,与麟庆父子关系密切。麟庆既是著名文人,又是河道管理的高级官员,曾任两江总督,与阮元过从甚密,当阮元因病致仕还乡后,也常来扬州。所以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的秋天,陈鉴摹刻好扬州“琼花真本”图时,麟庆欣然为之题跋,阮元也为之题款,从而大大提升了这幅扇面石刻作品的艺术品位,从中也反映出石刻艺人和著名文人(又兼政府重要官员)他们之间结交往来的密切关系。
扬州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琼花真本”扇面石刻和阮元行书七言诗扇页,具有观赏性,现在将它们巧妙组合制作成折扇便于携带,既有实用性也有收藏价值。